您的位置:主页 > 艺术家 >

今之视昔——润禾艺术冀北专访

艺术家 / 2020-09-01 16:27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润禾艺术本期为大家带来青年艺术家冀北的专访。本文的篇幅有一点点长,希望您可以耐心的看到最后。

冀北

冀北:

1987年出生于河南新乡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9年至今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博士在读

展览:

2008年作品《海滩》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素描六十年大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在校生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10年《图径——中央美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教学成果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在校生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10年作品《一隅》参加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创作与教育年会作品展,广西艺术学院;
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创作,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14年 《共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元典美术馆,北京;
2014年 《左拐——中国当代青年画家12人展》,大清湖美术馆,韩国青州;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原:咱们是15年认识的,那年我上本科一年级,我看那时候你就已经在自己做了。我细品了你很多的作品,本科毕业作品中,你提到了这样几个词:咬合、填匀、夷平、蔓延。你的这几个词有哲学来源吗?

北:这个词来源于这个作品,我在画册上看到了安东尼奥.洛佩兹的作品。我的作品是全开的,白墙面积很大,想处理成一块很高品质的颜色,不是一遍一遍的画,而是要把没有画到的地方画到。

原:从墙和椅子那副作品到本科毕业展,你的核心理念是不是也在深化。本科毕业展将作品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格子,这有点像一种拆解,好比将文章拆解为段落、句子、文字。时间这个概念在你的作品中被具象化了,每个格子所代表的就是一个单位的时间,你创作用了时间,我看也用了时间。

本科毕业作品:《一个格子的时间》 纸、水彩、炭笔  2011

最后一张照片,是将每张画扫描后打印、装订成书。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北:我是在最开始画的时候,就是通过拆解来画的,我是先拆解再画。实际上我还是把握了整体,将整体拆分,专注于每一个方格。夷平这个词来源于《非理性的人》。我从中了解到这个词,书的作者用海德格尔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夷平”这个词,用的是毕加索的例子,自己通过创作的过程感受到了这个词的含义。

原:研究生毕业展的作品个人性就比较强了,我总结了一个词——传承。可以围绕这个词,说说你的毕业作品吗

研究生毕业作品:leaf of life —— 我与父亲III  21x29.7cm  亚克力、树脂、丙烯、LED灯、导线等  2016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冀北作品

北:研究生作品,我注入了更多的思考,从父亲这个主题入手,这也是我最想处理的事情。我画的是我和父亲的结合,我传承了父亲的基因,做事、创作都不是很强势,倾向于去中心。给观者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我的作品中心感不强,每个点都是焦点,又不是焦点。

本科生阶段,我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研究生这个阶段,我搞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创作。

研究生毕业展的作品是画在亚克力板上,然后浇上一层胶,干了后继续画,大概花了九层,这种创作的方式符合我,符合这个时段,研究生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这种方式来创作了。



冀北的作品中包含了对时间的思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从本科生变成了博士,时间是公平的,对他,对我对任何一样东西。人的记忆同样是这样,就连作品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历史上很多人试图把时间留住,让时间走慢一点,最后都被证明是徒劳的。时间是什么,是1小时,是60分,是3600秒吗,是,但不全是。是冀北作品中每个小格子中凝结的吗,是,但也不全是。

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我们曾关于做独立艺术家也做了讨论,想做自己的东西是好事,但是也要接受现实,给自己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支持自己热爱的事业。他讲述了一位同他志同道合的希腊艺术家,她每年会有半年在爱尔兰工作,另外半年在希腊,做自己想做的事。

冀北作品



两张作品是7.30在冀北家照的,是当年的参展作品。时间在世间万物上都留下了痕迹,这两幅作品也有一些掉色,明显泛黄。这也许就像我们的记忆一样,会随着时间流逝。

冀北刚上大学的时候,正是刘晓东火的时候,无数热爱艺术的青年追寻他的脚步,走上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的追求。

冀北作品

愿意支持身边的青年艺术家,追寻自己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