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润禾新闻 >

解读乾隆 是艺术品的守护者&破坏王

润禾新闻 / 2020-06-05 14:50

作为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乾隆执掌大清帝国60年,他在晚年自称为“十全老人”,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可媲美历代贤君。纵览他的一生,即使武功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其作为优秀的统治者,在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做出的贡献。乾隆时期不仅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国内人口更由1亿增长到3亿,奠定了当今中国庞大人口规模的基础。

和显著的“武功”相比,乾隆的“文治”倒是至今都在被人们“津津乐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对乾隆的艺术水平有所了解。

“三希”与“四美”

公元1746年,乾隆在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这3件晋人佳作专门辟室存放,同时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他将这间藏室命名为“三希堂”,取义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三希堂里珍藏的三幅无价之宝自然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别关照。先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文中【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仅仅二十八字,却被乾隆爷在盖满了各种形状各异的戳印和题跋,尤其是正中间题写的一个大大的“神”字,简直和当今危房改造中那大大的“拆”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羲之《快雪晴时帖》局部)

老王的作品之后,小王的也难逃一劫。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享受到了皇上同样的礼遇——皇家弹幕。即使王献之只写了30多个字,却被乾隆盖了80多个章。作品留白空隙中密密麻麻的戳印极大的破坏了作品的美感。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

除三希之外,乾隆还有一间名为“四美具”的藏室专门存画。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这四件画作被董其昌称为“四名卷”,然而此四件散佚不全。乾隆十一年,经过多年搜集后“四美”同时被收入清宫。乾隆认为“千古法宝,不期而会”实为不可思议,并御题诗曰“乃今四美具一室,赏心乐事无伦比”。

同时,藏室内的名画也难逃乾隆皇帝的“贵手”,比如唐朝画家韩干以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的坐骑“照夜白”为原型,创作出的《照夜白图》。或许是由于对盛唐的向往,还是由于出自游牧民族而对名马的钟情,让乾隆在这幅不大的画上盖了五十多个不同的印戳。

韩干《照夜白图》局部

当然不是所有名作都会被乾隆胡乱盖章。比如当时御用画家郎世宁曾经给乾隆画了一幅带有西洋画风的人物像,上面就没有多余的盖章痕迹。可见即便是乾隆皇帝,也觉得把印章盖到脸上感觉就像被刺字发配的犯人,甚为不妥。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

幸运的《富春山居图》

除了爱好收藏字画外,乾隆还热衷于鉴赏。他著名的一次鉴画经历当属鉴定《富春山居图》。当时市面上出现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赝本】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本】同为乾隆所得,但他这次却打了眼,将真品的无用师卷定为“赝品”,束之高阁。对于赝品的子明卷却是爱不释手,以至于在画上题跋盖印五十多处。

可能是看着画上原本留白的地方布满自己密密麻麻的题跋,也感觉到不雅,亦或者是实在没有下笔之处了。乾隆在又一次提拔后写下“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这才停止了对这幅“,名画”的继续破坏。

万幸的是,正是由于乾隆的这次打眼,才让真品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避免了被浑身盖印提拔的遭遇,完好保存至今。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局部

褒贬不一的乾隆书法

乾隆一生心仪晋唐名迹,是二王书法的忠实拥趸。在位60年中,乾隆的书法从清秀流利逐渐转变为圆劲浑厚,但以行、草为主的书体并未改变,清峻飘逸、含蓄蕴藉的风格,一如他推崇的王羲之。

得益于出身帝王家。乾隆自幼饱览皇家珍藏,周围众多精通书画的名师,自然对晋唐书法深有认知。乾隆一生多以临碑摹帖为前提,把书法鉴赏作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既“藏”又“赏”,既以挥毫泼墨为乐,又通过这个爱好将自身融入中国传统的汉文化环境中,以期加强同汉人的统治关系。

此外乾隆对于收集的许多珍贵书法名作,不仅自己摹写欣赏,还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他主导编辑的《三希堂法帖》为后世文人书法临摹带来很大的帮助。

乾隆《爱乌罕四骏歌》局部

产量最高的古代诗人

除了聪明好学之外,勤奋也是乾隆的一大特征。这一点在他的诗文作品的数量上来看是确凿无疑的。作为现存诗作最多的诗人,乾隆一生写下四万多首诗。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盛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然而纵观《全唐诗》收录的两千多位诗人的作品加在一起,也只有四万八千多首。而乾隆以一己之力,产量接近《全唐诗》,可见一斑。

庆幸的是,虽然产量丰富,但是乾隆这四万多首诗作无一被收入到中文教材中让人背诵。

乾隆御诗《水流云在》

钟情汉文化的满族帝王

虽然乾隆皇帝的这些“土味审美”被现代人们普遍吐槽,但是如果你简单的把他想象为一个没品、浮夸的暴发户,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作为康熙钦点的隔代接班人皇帝,乾隆皇帝自由就受到了全中国最严格、优质的教育,特别是他酷爱汉学经典,通晓音乐和园林建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名师大儒。

《乾隆帝写字像轴》局部

同样爱好文学和艺术,很多人拿乾隆和唐太宗、宋徽宗、李煜等皇帝相比,认为乾隆只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皇帝,但是真相并非如此。

相传明代万历皇帝从小苦耕书法,十二岁时就写下了十几个一尺见方的大字,字体刚劲有力,群臣皆大为惊叹。但张居正却劝谏道:“梁武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皆能文章擅绘画,然皆无救于亡乱。由此可见,君德之大,不在技艺之间也。”

正如张居正所言,对于帝王最大的美德并不在于技艺而是为政的举措。虽然宋徽宗、陈后主等人艺术水平堪称古代帝王之冠,然而作为皇帝他们是不合格的亡国之君,都让百姓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和缔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相比差距颇大。

所谓“盛世修文,乱世尚武”,从客观上讲乾隆经历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虽然他的好大喜功为清朝的没落埋下了伏笔,但其作为中国在世最久的皇帝为当时的文化和艺术发展贡献还是巨大的,对后世影响深远,这是值得肯定的。